如果你在十年前就已经是一位中国摇滚乐乐迷,你和朋友们平时讨论得最多的乐队应该是:清醒、新裤子、花儿、麦田守望者、张浅潜、秋天的虫子、子曰、鲍家街43号、超级市场、地下婴儿。当时,中国摇滚乐在经历了90年代初崔健和魔岩三杰的“中国火”后,开始走入难以抽身的困局,不仅音乐风格难以突破重金属之类,而且摇滚明星数来数去也就是那几位。正是在这个时候,以清醒、地下婴儿、新裤子、麦田守望者、超级市场为代表的新乐队们开始频繁发声,他们从真实的生活出发,表达出独立的意识、快乐的精神和合理享乐的主张,引领了那个时代“新音乐春天”的到来。1999年,由欧宁、颜峻编著的《北京新声》一书问世,“北京新声”一词正式成为那批乐队及歌手的代表词汇,并为世人所接受。
十年过去了,如今出现在中国摇滚乐迷们口中频率最高的乐队恐怕已经换成了:Joyside、后海大鲨鱼、赌鬼、Carsick Cars、刺猬、嘎调、The Scoff、Snapline、怪力、Ourself Beside Me了。这些名字也许30岁以上的中年摇滚乐迷会感到有些陌生或并不了解,但对于那些20岁左右的不安分青年们来说可谓如雷灌耳,这些以北京的D22,MAO等演出场地为中心,经过无数次演出磨练的年轻乐队,已经培养起了自己固定的观众和粉丝群。相对于10年前开创了中国内地摇滚新风潮的“北京新声”,他们被命名为“北京超新声”一代,他们更加年轻,更加包容和开放,更加轻松,甚至更加西方化。
“北京超新声”关键词:
一. 数字下载的一代
在《北京新声》的扉页,黑色的纸上赫然印着7个字:献给打口的一代。在那个互联网才刚刚兴起的时代,打口唱片在国内的传播正处于巅峰时期,摇滚青年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触自己真正喜欢的声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一代摇滚明星们能在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张的专辑销售中获得不菲的收成,其中部分人光是签约费,在今天看来都颇为惊人。但是随着盗版和网络非法下载的盛行,现如今靠卖唱片已经很难维系一个乐队的生存。在mp3下载几乎要趋于免费、乐队商演尚未形成合理模式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果说“魔岩三杰”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北京新声”可以勉强糊口,那“北京超新声”们只能赚点零花钱。但好在养活自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这些年轻人大多有高学历,也不乏海归一派,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成败。对于这些乐队而言,摇滚已经不像过去一样意味着“死磕”,更加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二. 兵马司唱片
2007年11月,一个叫做“兵马司”的新创独立厂牌同时发行了Carsick Cars、Snapline、Joyside 3支乐队的专辑唱片,赢得独立界一片好评,更是成了“北京超新声”全面登场的标志性事件,而这个厂牌的幕后投资人居然是一个纽约人。被称为“老麦”的投资人Michael Pettis的正式身份是北大经济学教授,并从事银行和投资商顾问工作,支持独立音乐则是他狂热的业余爱好。他是一个骨灰级的摇滚乐迷,早在80年代初他来中国之前就在纽约开过著名的Sin俱乐部,这个位于CBGB旁边的酒吧也是纽约地下音乐猛士们的重要据点,Sonic Youth、John Zorn这些后来的巨匠,都是当时酒吧舞台上活跃的常客。来北京后老麦在蓝旗营开办了D22俱乐部,这里很快就成为了“北京超新声”乐队们的聚集地。
兵马司唱片的口号是“打造中国的青年创新之声”,同时也期望通过高水准的唱片制作水平,帮助中国最富有创造力的乐队/艺术家突破自身的局限,取得国际化的成功。曾帮Sonic Youth、White Zombie、Nick cave、Dinosaur Jr.还有Glenn Branca等这些对音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乐队担任过录音师的Wharton Tiers、Martin Atkins等著名制作人纷纷来到北京,为兵马司旗下的乐队录制专辑,不断地为乐迷们带来了惊喜。
三. 国际化
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北京超新声”中很多乐队取的都是英文名,歌词也以英文为主,比如说Joyside 、The Scoff、Snapline和Ourself Beside Me。比较特殊的是Carsick Cars,他们是目前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年轻乐队,曾多次前往欧洲为Sonic Youth等大牌乐队担任开场嘉宾,但他们的歌全是中文歌词。有人曾质问为什么中国乐队要唱英文歌曲,但是这种质问是丝毫没有价值的,谁说中国乐队就只能唱中文歌呢?在国际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俨然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第二语言,用英文交流对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费劲,那为什么不用英文来写歌词呢?当然,英文歌并不代表国际化,但是当这些乐队站在D22的舞台上唱着英文歌时,台下POGO的人群中外国乐迷们的身影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
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录音效果,很多“北京超新声”们都选择了到国外的录音棚去录制专辑,甚至还在国外发行自己的唱片。不断的有乐队到国外去巡演,也不断的有国外的媒体对中国摇滚乐进行报导,这些才应该算是他们走向国际化的表现吧。
四. 时髦范儿
十年前站在舞台上的摇滚乐手们几乎是一水儿的长头发和黑皮衣,而现在“北京超新声”这些乐队们的造型变得更加时尚、更加时髦了。古着、滑板潮牌服饰、Cheap Monday铅笔裤、Converse帆布鞋,这些几乎成了每个年轻摇滚乐手的必备装备。甚至还有乐手在冬天的时候除了穿一双棉鞋外,演出时还会带一双帆布鞋换上,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舞台上的“范儿”。
2008年,世界著名休闲运动品牌CONVERSE新季度广告特地邀请了北京的四支地下摇滚乐队来担当主角,这四个乐队分别是后海大鲨鱼,Joyside,刺猬和Ourself Besides Me。同年8月,Converse还邀请了P.K.14和后海大鲨鱼两只独立摇滚乐队乘坐手绘的大巴车在2个星期内、 5个城市进行巡演,造成了潮流青年空前追捧。而通过这次商业运作,CONVERSE成功的把自己的品牌与年轻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潮流青年中的一员。而后海主唱付菡也不负重望,用标志性的沙哑的歌声、亮片超短裙、渔网丝袜将CONVERSE鞋演绎出前所未有华丽复古的时髦气质。
“我们出生在1980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运动,没有经历过贫穷,没有更加高尚的理想,没有共同崇拜的英雄;我们把不靠谱当成习惯,把互相贬低当成爱好,把名利当成信仰,把迷茫当成方向;我们追逐日泛儿,追逐漫画,追逐倍受剥削的工作,追逐虚幻的快感,追逐每一个逝去的年代。当我们在别人眼里变得没有希望之时,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我们不必去迎合谁,不必去模仿谁,真正重要的不是这个变态速度的时代,而是我们自己和我们在做的事。”
以上这段文字是一场名为“北京在呼叫”(Beijing Calling)的摇滚演出的一段文案,这个演出先后于2007年5月和11月在星光现场举办了两场,正是超新声们在这两场演出中的集体亮相和不俗表现让他们逐渐登上了中国摇滚的主舞台。“超北京新声”们是否意味着青年文化的新时代?这一切也许要下一个十年我们才会知道了。
十年过去了,如今出现在中国摇滚乐迷们口中频率最高的乐队恐怕已经换成了:Joyside、后海大鲨鱼、赌鬼、Carsick Cars、刺猬、嘎调、The Scoff、Snapline、怪力、Ourself Beside Me了。这些名字也许30岁以上的中年摇滚乐迷会感到有些陌生或并不了解,但对于那些20岁左右的不安分青年们来说可谓如雷灌耳,这些以北京的D22,MAO等演出场地为中心,经过无数次演出磨练的年轻乐队,已经培养起了自己固定的观众和粉丝群。相对于10年前开创了中国内地摇滚新风潮的“北京新声”,他们被命名为“北京超新声”一代,他们更加年轻,更加包容和开放,更加轻松,甚至更加西方化。
“北京超新声”关键词:
一. 数字下载的一代
在《北京新声》的扉页,黑色的纸上赫然印着7个字:献给打口的一代。在那个互联网才刚刚兴起的时代,打口唱片在国内的传播正处于巅峰时期,摇滚青年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触自己真正喜欢的声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一代摇滚明星们能在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张的专辑销售中获得不菲的收成,其中部分人光是签约费,在今天看来都颇为惊人。但是随着盗版和网络非法下载的盛行,现如今靠卖唱片已经很难维系一个乐队的生存。在mp3下载几乎要趋于免费、乐队商演尚未形成合理模式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果说“魔岩三杰”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北京新声”可以勉强糊口,那“北京超新声”们只能赚点零花钱。但好在养活自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这些年轻人大多有高学历,也不乏海归一派,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成败。对于这些乐队而言,摇滚已经不像过去一样意味着“死磕”,更加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二. 兵马司唱片
2007年11月,一个叫做“兵马司”的新创独立厂牌同时发行了Carsick Cars、Snapline、Joyside 3支乐队的专辑唱片,赢得独立界一片好评,更是成了“北京超新声”全面登场的标志性事件,而这个厂牌的幕后投资人居然是一个纽约人。被称为“老麦”的投资人Michael Pettis的正式身份是北大经济学教授,并从事银行和投资商顾问工作,支持独立音乐则是他狂热的业余爱好。他是一个骨灰级的摇滚乐迷,早在80年代初他来中国之前就在纽约开过著名的Sin俱乐部,这个位于CBGB旁边的酒吧也是纽约地下音乐猛士们的重要据点,Sonic Youth、John Zorn这些后来的巨匠,都是当时酒吧舞台上活跃的常客。来北京后老麦在蓝旗营开办了D22俱乐部,这里很快就成为了“北京超新声”乐队们的聚集地。
兵马司唱片的口号是“打造中国的青年创新之声”,同时也期望通过高水准的唱片制作水平,帮助中国最富有创造力的乐队/艺术家突破自身的局限,取得国际化的成功。曾帮Sonic Youth、White Zombie、Nick cave、Dinosaur Jr.还有Glenn Branca等这些对音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乐队担任过录音师的Wharton Tiers、Martin Atkins等著名制作人纷纷来到北京,为兵马司旗下的乐队录制专辑,不断地为乐迷们带来了惊喜。
三. 国际化
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北京超新声”中很多乐队取的都是英文名,歌词也以英文为主,比如说Joyside 、The Scoff、Snapline和Ourself Beside Me。比较特殊的是Carsick Cars,他们是目前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年轻乐队,曾多次前往欧洲为Sonic Youth等大牌乐队担任开场嘉宾,但他们的歌全是中文歌词。有人曾质问为什么中国乐队要唱英文歌曲,但是这种质问是丝毫没有价值的,谁说中国乐队就只能唱中文歌呢?在国际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俨然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第二语言,用英文交流对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费劲,那为什么不用英文来写歌词呢?当然,英文歌并不代表国际化,但是当这些乐队站在D22的舞台上唱着英文歌时,台下POGO的人群中外国乐迷们的身影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
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录音效果,很多“北京超新声”们都选择了到国外的录音棚去录制专辑,甚至还在国外发行自己的唱片。不断的有乐队到国外去巡演,也不断的有国外的媒体对中国摇滚乐进行报导,这些才应该算是他们走向国际化的表现吧。
四. 时髦范儿
十年前站在舞台上的摇滚乐手们几乎是一水儿的长头发和黑皮衣,而现在“北京超新声”这些乐队们的造型变得更加时尚、更加时髦了。古着、滑板潮牌服饰、Cheap Monday铅笔裤、Converse帆布鞋,这些几乎成了每个年轻摇滚乐手的必备装备。甚至还有乐手在冬天的时候除了穿一双棉鞋外,演出时还会带一双帆布鞋换上,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舞台上的“范儿”。
2008年,世界著名休闲运动品牌CONVERSE新季度广告特地邀请了北京的四支地下摇滚乐队来担当主角,这四个乐队分别是后海大鲨鱼,Joyside,刺猬和Ourself Besides Me。同年8月,Converse还邀请了P.K.14和后海大鲨鱼两只独立摇滚乐队乘坐手绘的大巴车在2个星期内、 5个城市进行巡演,造成了潮流青年空前追捧。而通过这次商业运作,CONVERSE成功的把自己的品牌与年轻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潮流青年中的一员。而后海主唱付菡也不负重望,用标志性的沙哑的歌声、亮片超短裙、渔网丝袜将CONVERSE鞋演绎出前所未有华丽复古的时髦气质。
“我们出生在1980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运动,没有经历过贫穷,没有更加高尚的理想,没有共同崇拜的英雄;我们把不靠谱当成习惯,把互相贬低当成爱好,把名利当成信仰,把迷茫当成方向;我们追逐日泛儿,追逐漫画,追逐倍受剥削的工作,追逐虚幻的快感,追逐每一个逝去的年代。当我们在别人眼里变得没有希望之时,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我们不必去迎合谁,不必去模仿谁,真正重要的不是这个变态速度的时代,而是我们自己和我们在做的事。”
以上这段文字是一场名为“北京在呼叫”(Beijing Calling)的摇滚演出的一段文案,这个演出先后于2007年5月和11月在星光现场举办了两场,正是超新声们在这两场演出中的集体亮相和不俗表现让他们逐渐登上了中国摇滚的主舞台。“超北京新声”们是否意味着青年文化的新时代?这一切也许要下一个十年我们才会知道了。
*
另附摇滚八卦照片若干,哈哈~~照片来自:http://www.douban.com/online/10006002/
摇滚情侣:

何大爷:

摇滚老炮们: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1989年5月26日晚,天安门广场。广场摇滚:

地下婴儿:

骚人宽:


joyside:


0 評論